风景与记忆:新疆兵团军垦题材影视剧的景观图绘
——新疆大学“风景文学、植物美学与文化旅游”跨学科论坛系列讲座之四
为聚焦总目标,建设双一流,全面推进新疆大学人文(中语)学院中国语言文学重点学科建设,2019年4月12日10:30,学院主办的“风景文学、植物美学与文化旅游”跨学科论坛第四场专题讲座如期举行。本次讲座特邀我院博士生导师邹赞教授主讲,万雪玉教授担任评议嘉宾。来自新疆大学、喀什大学、石河子大学等高校和科研院
所的师生到场聆听。本次讲座由我院副院长杨洪建教授主持。
图一 邹赞教授讲述“兵团记忆”
邹赞教授讲座的主题为《风景与记忆:新疆兵团军垦题材影视剧的景观图绘》。讲座内容正式开始之前,邹赞教授现身说法,他提到在从事当代中国文化研究时,一定要警惕任何形式的“强制阐释”,要切实加强田野与文本的结合,他通过具体个例来呈现自身科研经历与跨学科自觉意识产生的由来,并且以文化研究为切入点,向广大师生讲述兵团丰厚精彩的军垦文化历史与学科发展之间的重要关系、研究契机,以此增强学术和科研能力,并通过这种方式深化大众对兵团军垦历史文化的认识,在新时代背景下大力弘扬兵团精神。
图二 杨洪建副院长主持讲座
讲座之初,邹赞教授开宗明义指出,本次讲座将从文化研究、做兵团军垦文化研究、景观图绘三个方面展开。首先,他提到,文化研究是本土实践和舶来理论的“耦合”,并且提出文化研究对人文学科的启示,他以著名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家斯图亚特·霍尔的“我不产生理论,我只使用理论”为例,来说明研究时应该关注文化研究的在地性与本土情境,把经验和田野回归到文化研究,反思理论主义,重视经验,更强调文化研究者应该具有政治经济学视野。其次,他以兵团文学、军垦题材影视剧、兵团口述史、兵团博物馆与创意产业等文化文本为例,深入阐释当代文化生产对于兵团屯垦戍边历史的书写与再现。再次,邹赞教授聚焦《戈壁母亲》《热血兵团》《花儿与远方》《走天山的女人》《八千湘女上天山》《沙海老兵》《大牧歌》等军垦题材影视剧,综合运用影视视听语言分析与文化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从“边地想象与西部牧歌、仪式化的劳动场景与媒介记忆、荒原情结与灾害叙事”三方面深入阐释上述影视文本中的记忆诗学、情感地理与景观地图。最后,邹赞教授指出在文化研究的意义上,“风景”是主客观因素交融的社会化产物,新疆兵团军垦题材影视剧在遵循军旅题材影视剧叙事惯例的基础上,深入发掘上世纪五六十年代从各种渠道来疆的军垦战士的鲜活个体记忆,并以那个特定历史时期为背景,绘制了一副既充满边地风情又洋溢着革命英雄主义情怀的景观地图。在这斑驳多姿的景观地形图中,影视剧再度启用文学史书写所塑造的蛮荒/牧歌想象,借助视觉媒介的生产机制,聚焦集体化劳动生产的仪式化叙事与灾害叙事,深描军垦战士的荒原情结与家国情怀。
讲座第二个环节是我院历史系硕士生导师万雪玉教授进行点评。万雪玉教授首先肯定了邹赞教授此次讲座对于兵团历史文化研究的重要意义,她表示在听完讲座后获益匪浅,同时感触良多,她认为邹赞教授的讲座是一次视野前沿、理论功底深厚的跨学科实践,对于在座师生从事科研和治学工作具有典范意义。万雪玉教授也呼吁在座学生认真学习邹赞教授做学问的态度和思路。最后讲座在热烈的掌声中落下帷幕。
图三 万雪玉教授点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