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年2月)
『历史沿革』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是新疆大学文科专业办学最悠久的学院之一。早在1924年建校时,新疆俄文法政专门学校就设有中文专业,并在此基础上不断发展壮大。茅盾、赵丹等共产党人和进步人士曾在此任教。近年来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历史学学科先后涌现出徐思益、王堡等一批全国知名专家学者。中国语言文学专业和历史学专业不仅在新疆具有重要影响力,而且在全国都具有重要影响力。2000年,原中文系、历史系及中语系合并组建人文学院。2016年7月,中语系从人文学院分出成立中国语言学院。2019年1月,根据学科发展需要,中国语言学院并入人文学院,成立人文学院(中国语言学院)。2020年4月,成立新疆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在90余年的发展历程中,学院坚持“传承红色基因 践行爱国爱疆”的办学理念,秉承“厚德育人 博学启智”的院训,为党和国家培养出一批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人才。
『学科、专业设置』
学院现有汉语言文学、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哈萨克语)、汉语言4个本科专业。现拥有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国语言文学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
2017年,中国语言文学学科在全国第四轮学科评估中获得B-,进入该学科全国前40%行列。中国语言文学学科拥有自学士到博士的多层次人才培养和学位授予权。2006年,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入选国家重点学科,2016年,中国语言文学入选自治区“十三五”重点学科高峰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入选自治区普通高校重点专业特色品牌专业。2019年汉语言文学本科专业获批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获批自治区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2022年中国语言文学入选自治区“十四五”优势学科;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入选国家一流本科专业建设点。
『机构设置』
中国语言文学学院现有中文系、语言与文化系、中语系3个教学单位,2个国家级平台——中国文艺评论(新疆大学)基地和国家语言文字推广基地(新疆大学),2个自治区高等学校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新疆文献研究中心、新疆民语文翻译研究中心。
『教学与科学研究』
学院历来注重提升本科教学质量,多渠道多举措实施本科教学质量工程,与时俱进创新教学体系和人才培养模式,建有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国家一流本科课程2门、国家级精品视频公开课2门、自治区精品课程3门、校级精品课程1门。获国家首批新文科建设与实践研究项目1项、自治区教育教学改革项目5项。
近三年来,学院1项国家社科重点课题以“免于鉴定”顺利通过结项;获批各类国家社科基金课题20余项、教育部课题7项、国家级高层次人才科研资助课题3项,中宣部专项课题4项、自治区社科基金18项、自治区社科联治疆方略课题6项、国家其他各部委项目10项;厅局级项目20余项;在《文学评论》《民族文学研究》等重要期刊发表论文373 篇;在《人民日报》《光明日报》等权威报刊发表理论文章10余篇;出版学术专著24部;出版中国少数民族语言文学(维吾尔语言)专业教材19本;获批省部级咨询报告4篇;获省部级科研奖励9项、厅局级科研奖励15项、其他各类科研奖励37项;入选新疆大学人文社科“十佳好论文”2篇。
『师资队伍』
现有教师101人,其中高级职称教师51人;博士生导师25人、硕士生导师47人;具有博士学位51人。国家级高层次人才3人、自治区级高层次人才8人、自治区“天池特聘”教授2人、天山学者讲座教授5人、天山学者主讲教师10余人,国家级教学团队1个、自治区创新团队1个。
『在校生人数』
学院现有学生1504人,其中本科生1153人,硕士研究生289人,博士研究生62人,博士后在站8人,留学生7人。
『人才培养定位』
着力培养政治立场坚定、专业知识扎实、知识面宽广、创新能力强,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德、智、体、美全面发展,能够在党政机关、各级各类学校、科研机构和企事业单位等从事党务行政、语言翻译、教育教学、科学研究、文化创意、文学创作、文化遗产保护等工作的高素质复合型、应用型人才。
『办学定位与发展目标』
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深入学习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新疆大学工作的重要批示精神和视察新疆大学时的重要讲话重要指示精神,深刻领悟“两个确立”的决定性意义,完整准确贯彻新时代党的治疆方略,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聚焦总目标,建设双一流,坚持“特色发展、内涵式发展、高质量发展”之路,全力推进一流人文学科建设,把学院建成丝绸之路经济带上特色鲜明的一流学院,成为传承红色基因的精神家园,培养兴疆固边人才的摇篮,人文社会科学优秀人才的培养高地,为建设教育强国、科技强国、人才强国,以中国式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贡献新大力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