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灾害文学的深入思考
――记张箭飞教授的《灾害文学与蝗虫叙事》讲座
当前正处于防控疫情的关键时期,为确保“闭校”期间教学“不掉链”、学习“不掉线”,进一步推动新疆大学人文学院(中国语言学院)“双一流”建设,增强我院师生科研能力水平,我院诚邀天山学者武汉大学文学院张箭飞教授通过“云讲座”的方式,为我院身处全国各地的师生做《灾害文学与蝗灾叙事》专题讲座。讲座于2020年3月29日10:30(京时)在“腾讯会议”平台开展。本次讲座由我院张延成院长主持。
本讲座旨在通过对此次疫情以及蝗灾爆发的叙述,反思之前学术研究的目的和动机,提升同学们对灾害文学作品的解读能力。张箭飞教授以疫情与蝗灾为切入点,通过对灾害文学以及古今中外关于蝗灾的文学著作的叙述,探讨了自身关于灾害的思考。
讲座伊始,张箭飞教授简述了此次讲座的目的以便师生了解本次讲座主题、内容。提出何谓“灾害文学?”,张箭飞教授借大江健三郎的“面对巨大灾害,文学何为?”做了简要叙述,并提出 “在灾害面前文学何为?文学批评何为?文学研究何为?”的反思。
张箭飞教授简要介绍世界三大自然灾害 “水灾、旱灾、蝗灾”相关灾难叙述后,对蝗灾做了进一步讲解,蝗蝻大起,禾黍竹木俱尽。张箭飞教授讲到中国自古就有关于蝗灾的相关叙述,有“德政避蝗,蝗不为灾,蝗不犯境”的记载。在解读了古代文学中有关蝗灾的记叙后,又进而解读了现当代文学作品中有关蝗灾的描写,包括赛珍珠的《大地》三部曲,韦斯特的《蝗灾之日》,莫言的《红蝗》和李娟的《蝗灾》等。之后张箭飞教授做出总结,提到自然灾害对于人类而言是一种警醒,一场自然灾害也可能揭示一场社会灾难,人类应当与自然和谐共处。提出希望广大学子能够多了解灾害文学,多涉及灾害管理。
讲座最后,由复旦大学王升远教授做点评。王升远教授首先将灾害文学进行拆解解读,简要说明自然灾害与人为灾害,随后他又从不同角度简要说明面对灾害的思考,王升远教授认为灾害文学作品中往往贯穿着一种对历史经验的探求,人类在灾害面前应抛开个人情感因素,本着人类命运共同体的信念来认知别国灾害。
在当前疫情防控形势依然严峻复杂的情况下张箭飞教授仍心系边疆学子,在全国疫情重灾区武汉通过线上讲座为新大学子带来一场“特殊”的文学饕餮盛宴。此次讲座给在座师生提供了全新的视角去理解灾害文学,开拓了师生们的学术视野,活跃了学院学术氛围。最终,讲座在张延成院长的总结下圆满结束。